自从2018年第55届金马奖颁奖典礼上,台湾女导演傅榆公开发表了含“台独”倾向的言论后,金马奖的影响力大不如前,要说这以前的金马奖啊,简直就是华语电影的“奥斯卡”。从1962年第一届影帝王引老爷子开始,到2022年黄秋生凭《白日青春》封王,整整60年出了59位影帝(中间停办过两届)。但能在奖杯上刻两次名字的,那都是神仙打架的狠角色!而梁朝伟更是7次提名+3次影帝,在金像奖6杀超神后再次封王!今天咱们就翻开“华语影坛封神榜”,看看这些真大佬有多猛。
(从1980年开始计算)
39. 黄秋生(1次)
得奖作品:
《白日青春》(第59届金马奖,2022年)
饰演一位香港底层出租车司机,与巴基斯坦裔难民男孩展开另类父子情。片中他通过克制的肢体语言和眼神,展现了边缘人群的挣扎与温情,被评审团评价为“角色灵魂的完美诠释”。
代表作品:
《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》(金像奖影帝)、《野兽刑警》(金像奖影帝)、《沦落人》(金马奖提名)。擅长演绎复杂反派与底层人物,角色跨度极大。
演员介绍:
中英混血的“演技变色龙”,早年因外形受限多演反派,后凭《无间道》黄志诚警司等角色转型。舞台剧功底深厚,曾凭《ART》展现文学修养。2022年以《白日青春》首夺金马影帝,获奖时幽默自嘲:“行李箱终于装得下奖杯了”。
38. 张震(1次)
得奖作品:
《缉魂》(第58届金马奖,2021年)
饰演癌末检察官梁文超,通过减重12公斤、剃光头等极端外形变化,精准演绎病痛与执念的交织,被赞“从肉体到灵魂的沉浸式表演”。
代表作品:
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》(14岁出道作)、《一代宗师》(八极拳宗师一线天)、《刺客聂隐娘》(金马奖最佳影片)。与侯孝贤、王家卫等导演合作密切,兼具文艺与商业片号召力。
演员介绍:
台湾“电影世家”出身(父亲张国柱为演员),以少年犯角色开启影坛生涯。擅长通过细节塑造角色,如《一代宗师》苦练三年八极拳获全国冠军。近年转型制片,推动华语类型片创新。
37. 吴慷仁(1次)
得奖作品:
《富都青年》(第60届金马奖,2023年)
饰演马来西亚无国籍哑巴劳工阿邦,全程无台词,仅靠肢体与眼神传递绝望。为贴近角色,他在吉隆坡市场杀鸡一个月,瘦至53公斤,被评审称为“方法派演技的极致”。
代表作品:
电视剧《我们与恶的距离》(人权律师)、《模仿犯》(检察官)、《一把青》(飞行员)。以“剧抛脸”著称,从同志、罪犯到精英均能驾驭。
演员介绍:
非科班出身,曾做过调酒师、工地工人。27岁凭偶像剧《下一站,幸福》男配角崭露头角,后深耕台剧,被誉为“台剧复兴代表人物”。2023年封帝后坦言:“表演已从谋生手段变为生命信仰”。
36. 莫子仪(1次)
得奖作品:
《亲爱的房客》(第57届金马奖,2020年)
饰演同性恋者林健一,在伴侣去世后照顾其家人,却卷入谋杀嫌疑。以细腻的压抑感展现爱与罪疚的拉扯,评审称其“用呼吸节奏传递角色灵魂”5。
代表作品:
《天桥上的魔术师》(电视剧)、《溟溟》(舞台剧)。擅长文艺片与舞台剧,表演风格内敛深邃。
演员介绍:
剧场出身,早年活跃于实验戏剧,40岁才凭电影突破。获奖时发表宣言:“致自由、致平等、致天赋人权”,成为LGBTQ+议题的代表演员。近年跨界音乐创作,展现多重艺术身份。
35. 陈以文(1次)
得奖作品:
《阳光普照》(第56届金马奖,2019年)
饰演控制欲极强的父亲阿文,以面无表情的冷酷诠释东亚式父权压迫,被评价为“用沉默制造惊雷”。
代表作品:《大佛普拉斯》(肚财)、《同学麦娜丝》(闭结)。擅长黑色幽默与社会批判题材,角色多具荒诞特质。
演员介绍:杨德昌弟子,早期从事编剧与独立制片,45岁转型演员。凭借《阳光普照》从幕后走向台前,开创“冷暴力表演”风格。现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,培养新生代电影人。
34. 徐峥(1次)
得奖作品:
《我不是药神》(第55届金马奖,2018年)
饰演药贩子程勇,从唯利是图到自我救赎,以“市井英雄”形象打破主旋律套路。片中吃橘子、病床忏悔等片段成为表演教科书。
代表作品:
“囧系列”电影(导演兼主演)、《春光灿烂猪八戒》(电视剧)。开创中国公路喜剧类型,商业与人文价值兼具。
演员介绍:
从话剧演员转型影视,以光头形象打破审美常规。监制《超时空同居》等片推动新导演计划,被称“中国版罗伯特·雷德福”。近年专注扶持现实题材,如《爱情神话》聚焦都市中年情感。
33. 涂们(1次)
得奖作品:
《老兽》(第54届金马奖,2017年)
饰演破产富豪老杨,以“困兽之斗”般的爆发力展现人性堕落与尊严挣扎。评审称其“用油腻与暴戾包裹悲剧核心”。
代表作品:
《成吉思汗》(电视剧)、《告别》(导演作品)。擅长草原硬汉与历史人物,表演带有游牧民族的粗粝感。
演员介绍:
鄂温克族首位金马影帝,从舞台剧转型影视,扎根内蒙古题材。获奖后幽默表示:“入围者靠实力,我靠运气”。晚年投入民族电影《呼伦贝尔城》制作,传承草原文化。
32. 范伟(1次)
得奖作品:
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(第53届金马奖,2016年)
范伟饰演抗战时期农场主任丁务源,以“多面人”形象展现中国式人情社会的虚伪与荒诞。他通过油头长袍、方言切换(四川话、上海话)及“没有问题”的口头禅,将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,被评委会主席许鞍华评价为“诚恳得可怕”。
代表作品:
《耳朵大有福》《看车人的七月》《天下无贼》。早期以小品喜剧形象闻名,后转型现实主义题材,擅长演绎底层小人物的悲喜。
演员介绍:
从相声演员到影帝的逆袭代表,以“分寸感”表演著称。范伟的演技突破始于与导演梅峰合作的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,其细腻的肢体语言和台词功底颠覆了观众对喜剧演员的刻板印象。近年参演《一秒钟》《长安道》等片,持续探索角色深度。
31. 冯小刚(1次)
得奖作品:
《老炮儿》(第52届金马奖,2015年)饰演北京老混混六爷,以京片子与胡同做派重塑“江湖规矩”,被赞“导演跨界表演的巅峰”。
代表作品:
《甲方乙方》(导演)、《唐山大地震》(导演)。开创中国贺岁片模式,商业片教父级人物。
演员介绍:
以“冯氏幽默”定义90年代喜剧,曾因护妻炮轰金马评审。2015年凭《老炮儿》打破“导演不能演”偏见,获奖时自嘲:“抢了演员饭碗”。近年转型现实题材,如《芳华》聚焦文工团记忆。
30. 陈建斌(1次)
得奖作品:
《一个勺子》(第51届金马奖,2014年)
自编自导自演西北农民拉条子,以荒诞叙事讽刺社会冷漠。同时获得最佳新导演奖,创金马历史。
代表作品:
《甄嬛传》(雍正帝)、《三国》(曹操)。横跨正剧与喜剧,帝王与草根皆能驾驭。
演员介绍:
戏剧学院教师出身,以话剧功底塑造角色厚度。从《结婚十年》的市井青年到《军中乐园》的军官,展现极强可塑性。近年专注导演创作,探索作者电影表达。
29. 李康生(1次)
得奖作品:
《郊游》(第50届金马奖,2013年)
在蔡明亮执导的这部实验性电影中,李康生饰演一名失业父亲,通过极简的长镜头和沉默的肢体语言,传递现代人的孤独与疏离。获奖时他调侃:“这不是电视机坏掉了,这是蔡导拍片的风格”。
代表作品:
《青少年哪吒》《爱情万岁》《河流》。作为蔡明亮的御用演员,其“慢节奏”表演风格与导演的固定机位美学高度契合。
演员介绍:
非科班出身,早年因在电玩店打工被蔡明亮发掘。以“小康”系列角色成为台湾文艺片标志性人物,表演风格内敛且充满哲学意味。近年尝试导演工作,执导《一念》入围威尼斯电影节。
28. 刘青云(1次)
得奖作品:
《夺命金》(第49届金马奖,2011年)
饰演黑帮小混混“三脚豹”,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展现底层人物的挣扎。刘青云以松弛的表演将角色的江湖义气与时代悲剧感融合,被赞“教科书级市井演绎”。
代表作品:
《神探》《暗战》《窃听风云》系列。擅长警匪片与心理悬疑题材,角色多具复杂人性。
演员介绍:
香港“草根影帝”代表,从TVB龙套成长为实力派。与杜琪峰合作密切(《暗花》《大只佬》),以自然主义表演打破类型片框架。2023年凭《神探大战》四夺金像奖影帝,创历史纪录。
27. 阮经天(1次)
得奖作品:
《艋舺》(第47届金马奖,2010年)
饰演黑帮青年“和尚”,以暴烈青春戏码击败王学圻等实力派。评审认为其表演“兼具野性爆发力与细腻情感层次”。
代表作品:
《军中乐园》《血滴子》《周处除三害》。从偶像剧男主转型电影演员,擅长动作与情感戏结合的角色。
演员介绍:
台湾偶像剧黄金时代代表(《命中注定我爱你》),凭《艋舺》实现事业转折。近年尝试反派角色(《怒潮》),并参与综艺《念念桃花源》拓展多元发展。
26. 黄渤(1次)
得奖作品:
《斗牛》(第46届金马奖,2009年)
与张家辉并列获奖,饰演抗战时期农民牛二,与奶牛上演荒诞生存戏码。黄渤在零下20℃环境中拍摄四个月,跑坏37双鞋,以“土味演技”征服评委。
代表作品:
《疯狂的石头》《杀生》《一出好戏》。开创中国黑色喜剧类型,被誉为“百亿票房先生”。
演员介绍:
从酒吧驻唱到影帝的逆袭典型,以“丑帅”形象打破审美常规。近年转型导演(《一出好戏》),并参与综艺《极限挑战》巩固国民度,成为商业与艺术双栖代表。
25. 张家辉(1次)
得奖作品:
《证人》(第46届金马奖,2009年)
与黄渤并列获奖,饰演毁容杀手洪荆,通过眼神与肢体语言展现角色扭曲心理。评委称其“将暴力美学提升至人性高度”。
代表作品:
《激战》《扫毒》《大追捕》。从喜剧配角转型硬核动作片,以自虐式训练(如《激战》增肌减脂)著称。
演员介绍:
“港片最后坚守者”,演而优则导(《盂兰神功》《赎梦》)。2024年凭导演作品《赎梦》获马来西亚国际电影节成就奖,推动华语类型片国际化。
24. 张涵予(1次)
得奖作品:
《集结号》(第45届金马奖,2008年)
饰演执著寻证的退伍军人谷子地,以沙哑嗓音与坚毅眼神塑造“中国式硬汉”。张涵予坦言:“不是我获奖,是谷子地获奖”。
代表作品:
《智取威虎山》《湄公河行动》《中国机长》。主旋律商业片标杆演员,擅长军人、警察等正派角色。
演员介绍:
配音演员出身(《特洛伊》《指环王》),40岁后凭《集结号》逆袭。近年深耕主旋律领域,被誉“红色题材票房保证”。
23. 黎明(1次)
得奖作品:
《三更之回家》(第39届金马奖,2002年)
饰演痴情医生,为复活亡妻进行恐怖实验。黎明以克制冷峻的表演打破偶像桎梏,被评“将惊悚片演绎出文艺质感”。
代表作品:
《甜蜜蜜》《玻璃之城》《梅兰芳》。从“四大天王”到文艺片常客,角色多具优雅忧郁特质。
演员介绍:
香港流行文化符号,音乐与影视双栖发展。近年转向幕后制作(《抢红》),并创立唱片公司挖掘新人,淡出一线仍具行业影响力。
22. 刘烨(1次)
得奖作品:
《蓝宇》(第38届金马奖,2001年)
23岁饰演同性恋大学生蓝宇,以青涩与深情的反差表演击败刘德华、郑伊健,成为最年轻金马影帝之一。
代表作品:
《那山那人那狗》《追凶者也》《北平无战事》。从文艺小生到硬汉转型,实现金马、金鸡、金爵“三金满贯”。
演员介绍:
“火华社长”以段子手形象活跃综艺,但演技始终在线。家庭生活美满(法籍妻子安娜、子女诺一霓娜),被称“人生赢家模板”。
21. 吴镇宇(1次)
得奖作品:
《枪火》(第37届金马奖,2000年)
饰演冷面杀手阿来,商场枪战戏中“嚼口香糖换弹夹”的动作设计成黑帮片经典。杜琪峰称其“用后脑勺都能演戏”。
代表作品:
《爆裂刑警》《朱丽叶与梁山伯》《浊水漂流》。擅长边缘人物与心理复杂角色。
演员介绍:
香港演技派代表,其癫狂反派表演(如《古惑仔》靓坤)深入人心,被影迷奉为“无冕之王”,以“神经质”风格独树一帜。近年参与《爸爸去哪儿》等综艺展现反差萌,并持续参演独立电影探索艺术边界。
20. 洛桑群培(1次)
得奖作品:
1998年《天浴》:饰演藏区牧民老金,以隐忍的表演展现对少女文秀的守护与悲剧命运,获第35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。
代表作品:
《喜玛拉雅王子》(赞普王)、《西藏秘密》(历史剧)、《格达活佛》(藏族土司)。擅长以藏族文化背景诠释角色,表演充满地域特质。
演员介绍:
藏族演员代表,上海戏剧学院毕业,早期在西藏话剧团磨练演技。其表演风格质朴深沉,尤其在《天浴》中通过眼神与肢体语言传递底层人物的无声控诉。近年致力于推广藏族文化与独立电影制作。
19. 谢君豪(1次)
得奖作品:
1997年《南海十三郎》:饰演粤剧天才编剧江誉镠(十三郎),以癫狂与才华并存的表演击败张国荣《春光乍泄》,获第34届金马影帝。
代表作品:
《毒舌大状》(律师金远山)、《仙剑奇侠传》(酒剑仙)、《追凶者也》(反派角色)。舞台剧与影视双栖,擅长复杂人性刻画。
演员介绍:
香港话剧团出身,凭《南海十三郎》舞台剧成名后跨界电影。2010年因拍摄事故面部烧伤仍坚持演艺事业,近年以《毒舌大状》再获关注,被誉“港片黄金配角转型典范”。
18. 夏雨(1次)
得奖作品:
1994年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:17岁饰演少年马小军,以浑然天成的叛逆青春形象,成为金马奖史上最年轻影帝(第51届),同时斩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。
代表作品:
《警察有约》(社区片警赵六安)、《寻龙诀》(大金牙)、《莫斯科行动》(警察陈尔力)。角色跨度从市井小人物到冒险家,兼具喜剧与正剧张力。
演员介绍:
“出道即巅峰”的代表,非科班出身却凭天赋塑造经典。除演艺事业外,精通滑雪、滑板、魔术等多领域,被称“被演戏耽误的全能王”。近年减少曝光,专注精品项目与家庭生活。
17. 林扬(1次)
得奖作品:
1995年《超级大国民》:饰演白色恐怖受难者许毅生,以木然神情与片尾竹林痛哭戏震撼观众,获第32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。
代表作品:
仅有《超级大国民》与《侯三》两部电影,但前者被誉为台湾新电影代表作。舞台剧背景赋予其表演厚重感。
演员介绍:
台湾本土演员,早年活跃于台语剧团,晚年凭《超级大国民》一鸣惊人。拍摄后因中风息影,成为“流星影帝”。其获奖被视为对政治受难群体的艺术致敬。
16. 郎雄(1次)
得奖作品:
1991年《推手》
郎雄饰演移民美国的太极拳大师老朱,以沉默克制的表演展现文化冲突与父子隔阂。李安导演评价其“用眼神传递千言万语”,该片为其赢得首个金马奖最佳男主角。
代表作品:
《饮食男女》《喜宴》《卧虎藏龙》。作为李安“父亲三部曲”核心演员,塑造了传统中国父亲的经典形象。
演员介绍:
台湾资深演员,早年以反派角色出道,晚年凭借李安作品焕发事业第二春。其表演融合儒家温厚与道家淡然,被誉为“华人银幕父亲代言人”。2002年去世后,金马奖为其设立“终身成就奖特别致敬”。
15. 梁家辉(1次)
得奖作品:
1990年《爱在他乡的季节》:饰演偷渡美国的华人,展现底层挣扎。
代表作品:
《黑社会》《寒战》《情人》。戏路跨度从黑帮大佬到文艺情人,被誉为“千面影帝”。
演员介绍:
因《垂帘听政》遭台湾封杀,一度摆地摊谋生,后凭《92黑玫瑰对黑玫瑰》喜剧翻身。擅长方言与肢体语言,如《黑社会》中的嚣张“大D”与《寒战》中的权谋警司。
14. 陈松勇(1次)
得奖作品:
1989年《悲情城市》:饰演黑帮老大林文雄,以草根霸气与家族悲剧感,获第26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。
代表作品:
《鲁冰花》(乡长)、《爱拼才会赢》(市井人物)。擅长方言与底层角色,表演充满生命力。
演员介绍:
台湾乡土演员代表,以草根形象深入人心。晚年健康恶化,由印尼看护照料,曾表示“死后赠200万报恩”,展现戏外温情一面。
13. 万梓良(1次)
得奖作品:
1988年《大哥大》:饰演台湾黑道角头吴进成,以枭雄气魄与悲剧宿命感,获第25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。
代表作品:
《男与女》(黑拳拳手)、《兄弟》(卧底警察)、《古惑仔》(蒋天养)。戏路横跨文艺片与黑帮类型,表演极具爆发力。
演员介绍:
香港影坛“江湖大佬”专业户,四次提名金马终凭《大哥大》圆梦。90年代后淡出银幕,转战商界,近年偶尔客串影视剧。
12. 狄龙(1次)
得奖作品:
1986年《英雄本色》:饰演黑帮大佬宋子豪,展现悲情英雄形象。
代表作品:
《刺马》《天涯明月刀》《少林英雄》。邵氏武侠片黄金时代代表,以硬汉形象著称。
演员介绍:
早年与姜大卫并称“邵氏双璧”,以古龙武侠片成名。中年凭《英雄本色》翻红,打破“过气打星”标签。晚年转向电视剧与舞台剧,近年以《乡村爱情》系列中的喜剧角色李奇伟回归大众视野。
11. 李修贤(1次)
得奖作品:
1984年《公仆》:自编自导自演基层警察,开创警匪片写实风格。
代表作品:
《喋血双雄》《龙虎风云》。被誉为“警察专业户”,推动香港警匪片类型化。
演员介绍:
贫民窟出身,因母亲反对未能从警,转而通过电影实现正义理想。发掘周星驰(《霹雳先锋》)、成奎安等影星,坚持低成本警匪片创作,拒绝跟风商业潮流。
10. 孙越(1次)
得奖作品:
1983年《搭错车》:饰演哑叔,全程无台词,仅靠眼神与肢体演绎拾荒者的父爱,获第20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。
代表作品:
《扬子江风云》(反派)、《群龙戏凤》(饼店师傅)。早年以反派著称,晚年转型温情角色。
演员介绍:
台湾影坛“黄金配角”,从军旅话剧转型电影,凭《搭错车》实现演技突破。晚年投身公益,成为社教节目主持人,2018年病逝后获誉“德艺双馨”。
9. 艾迪(1次)
得奖作品:
1982年《边缘人》:饰演卧底警探何永潮,以堕落与良知挣扎的复杂演绎,获第19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。
代表作品:
《忌廉沟鲜奶》(问题青年)、《山狗》(村民)。新浪潮电影代表人物,角色多具社会边缘性。
演员介绍:香港演员,原名陈小明,凭《边缘人》从龙套逆袭。巅峰期后转战台湾,因拍摄事故息影,晚年经营酒吧销声匿迹,成为“失踪影帝”。
8. 谭咏麟(1次)
得奖作品:
1981年《假如我是真的》
谭咏麟饰演冒充高官子弟的李小璋,以细腻演技展现小人物的荒诞与悲情,获第18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,成为首位获金马奖的香港歌手转型演员。
代表作品:
音乐领域:粤语专辑《爱的根源》《雾之恋》奠定“校长”地位;电影领域:《阴阳错》《龙兄虎弟》。其主演的《君子好逑》等爱情片亦广受欢迎。
演员介绍:
“温拿五虎”出身,横跨音乐与影视的双栖巨星。获金马奖后短暂专注影坛,但最终回归乐坛,创下“连续25年发行专辑”纪录。其表演风格自然真实,擅长刻画市井人物的挣扎与幽默,如《双城故事》中的市侩青年。
7. 王冠雄(1次)
得奖作品:
1980年《茉莉花》
王冠雄在片中饰演抗战英雄老师古剑英,以冷峻外形与硬派打戏击败王道(《源》)、狄龙(《侠骨英雄传》)摘得第17届金马奖影帝。
代表作品:
《大地飞鹰》《赌国仇城》《禁海苍狼》。其主演的《大地飞鹰》创台湾票房纪录,塑造的“小方”一角以孤胆英雄形象深入人心。
演员介绍:
台湾影坛“银幕大侠”代表,武术功底深厚(跆拳道五段,三届武术冠军),从影12年拍摄160余部电影。1979年创立桦梁影业,推动本土类型片发展。巅峰期息影转战商界,在印尼开林场、修铁路,后移民美国从事生物科技研究,推出“优质大脑计划”帮助自闭症儿童。其人生轨迹从演员到商人、科学家,被誉为“跨界传奇”。
6. 柯俊雄(2次)
得奖作品:
1979年《黄埔军魂》:饰演军事教官江支森,展现军人铁血与柔情,首次获金马影帝。
1999年《一代枭雄:曹操》:突破性诠释枭雄曹操的权谋与人性复杂,二度封帝,成为其表演生涯巅峰。
代表作品:
《英烈千秋》(张自忠将军)、《八百壮士》(谢晋元团长)、《奇迹》(反派角色)。以饰演爱国将领和黑帮大亨著称,兼具正反派驾驭力。
演员介绍:
台湾影坛传奇人物,早期以台语片出道,后成为中央电影公司御用演员。凭借《英烈千秋》两度获亚太影展最佳男主角,奠定“民族英雄专业户”形象。晚年从政,但演艺成就仍被视为台湾电影黄金时代的象征。
5. 郭富城(2次)
得奖作品:
2005年《三岔口》:饰演颓废警察孙兆仁,首次获奖。
2006年《父子》:饰演暴躁赌徒父亲,蝉联金马影帝。
代表作品:
《寒战》《无双》《踏血寻梅》。从偶像派转型实力派,擅长复杂人性刻画。
演员介绍:
“四大天王”中转型最成功者,早年以舞技与音乐成名,2000年后专注演技突破。凭《踏血寻梅》获香港金像奖影帝,近年以《无双》中的双重人格表演再创高峰。舞台表现力极强,演唱会创吉尼斯纪录。
4. 刘德华(2次)
得奖作品:
2004年《无间道Ⅲ:终极无间》:饰演精神分裂的刘建明,首次获金马影帝。
2011年《桃姐》:饰演低调孝顺的少爷Roger,第二次获奖。
代表作品:
《暗战》《天若有情》《投名状》。横跨音乐、电影、投资多领域,被誉为“香港精神”象征。
演员介绍:
“四大天王”中商业价值最高者,早期因颜值被低估演技,经杜琪峰打磨后蜕变。监制《无间道》推动港片复兴,近年专注主旋律与商业片平衡。提携新人导演,投资多部独立电影,如《疯狂的石头》。
3. 成龙(2次)
得奖作品:
1992年《警察故事3:超级警察》:饰演陈家驹,首次获金马影帝。
1993年《重案组》:饰演正义警察洪爷,蝉联奖项。
代表作品:
《醉拳》《红番区》《尖峰时刻》系列。以“搏命式”动作喜剧闻名,开创成龙式功夫片。
演员介绍:
国际动作巨星,首位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华人演员。早年以京剧武生身份入行,凭借《醉拳》确立喜剧动作风格。尽管金像奖多次提名未果,但金马奖肯定其演技突破。近年转型导演与制片,推动中国动作电影工业化。
2. 周润发(2次)
得奖作品:
1985年《等待黎明》:饰演越南华侨叶剑飞,首次获金马影帝。
1987年《秋天的童话》:饰演市井小人物船头尺,展现温情一面。
代表作品:
《英雄本色》《赌神》《卧虎藏龙》。其“小马哥”“高进”等角色成为港片黄金时代的标志。
演员介绍:
“双周一成”票房神话缔造者之一,从“票房毒药”逆袭为国际巨星。早年以《上海滩》电视剧成名,电影领域开创黑帮片与赌片风潮。晚年淡出影坛,热衷慈善,捐出56亿身家。其表演风格兼具豪迈与细腻,如《英雄本色》中的兄弟情与《卧虎藏龙》中的宗师气度。
1. 梁朝伟(3次)
得奖作品:
1994年《重庆森林》:饰演孤独的警员663,凭借细腻的内心戏首次获得金马影帝。
2003年《无间道》:饰演卧底警察陈永仁,展现复杂人性,第二次获奖。
2007年《色·戒》:饰演易先生,以隐忍克制的表演第三次封帝。
代表作品:
《花样年华》《春光乍泄》《一代宗师》《悲情城市》。其作品多与王家卫合作,以文艺片中的深沉角色著称。
演员介绍:
梁朝伟被誉为“华语影坛演技天花板”,擅长通过微表情和眼神传递角色深度。从TVB训练班出道,早期以喜剧角色成名(如《鹿鼎记》韦小宝),后转型文艺片。他不仅是金马奖史上获奖次数最多的男演员,还是香港金像奖获得影帝最多的男演员(6次),以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。近年仍活跃于国际影坛,参演漫威电影《尚气》等。
60年金马风云录,有人一战封神,有人终身陪跑。这些影帝们用血汗铸就的奖杯,不仅是华语电影的里程碑,更是给浮躁娱乐圈的一记响亮耳光,你心中最意难平的金马遗珠是谁?
上一篇:债券基金还能买吗?能,且必要!
